第1031章 任务更重-《四合院:猎人开局,枪指贾张氏!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囡囡翻开平板:“爷爷,中铁大桥局的跨海大桥用了我们5000吨智能钢材,上周他们反馈,传感器的数据传输稳定性达到99.8%,比预期还好。现在又有三家大桥项目来询价,想在今年开工的项目里用。”

    技术部李工插话:“囡囡姐,他们想要更小型的传感器,现在的直径3毫米,有些细钢筋装不下。我们能不能把传感器做到2毫米?”

    囡囡点头:“我已经联系厂商了,他们说可以做,但芯片得换成进口的,成本会增加8%。我在想,要不要我们自己研发芯片?”

    研发部王博士接话:“我们团队有个电子专业的博士,说可以试试。如果能自研芯片,成本至少降30%,就是需要半年时间。”

    周阳沉吟道:“自研!半年时间等得起,不能一直被国外卡脖子。王博士,给你们团队配两个硬件工程师,需要什么设备尽管提。”

    尼日利亚钢厂的视频电话突然打了进来,赵工的脸出现在屏幕上,背景是正在卸货的光伏板。“周总,周董,囡囡,”赵工的声音带着喘息,“我们的光伏电站扩容项目开始卸货了,新增的5000块板,能让发电量翻一倍!”

    阿明凑到镜头前:“周董,我们用光伏电电解水制氢,试生产了100立方米氢气,纯度99.9%,用来轧钢的话,成本比买绿氢低40%!”

    周阳眼睛一亮:“太好了!阿明,你们这是把‘绿电-绿氢-绿钢’的循环走通了。赵工,赶紧申请专利,这套技术在非洲肯定大受欢迎。”

    赵工连连点头:“已经在弄了!还有个事,当地的汽车厂想让我们供应镀锌板,量不小,每月2000吨,但要求锌层厚度误差控制在±1微米,我们的设备能做到吗?”

    生产部王经理立刻说:“能!我们去年新上的涂层测厚仪,精度能到±0.5微米,让技术员远程调一下参数就行。赵工,需要的话我派张技师过去指导一周。”

    赵工笑道:“太需要了!张技师的‘火眼金睛’在这边名气大着呢,当地工人都叫他‘钢铁医生’。”

    挂了电话,周阳转向市场部:“张经理,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厂订单得稳住,听说有竞争对手在降价抢客户?”

    张经理面露忧色:“是啊,有家钢厂把氢基钢材的价格压到了每吨比我们低200块。不过他们的纯度只有99.5%,我们的是99.8%,很多高端客户还是认我们的。”

    周子轩说道:“不能光靠纯度,得加服务。张经理,和客户谈的时候提一下,我们可以免费提供钢材的焊接工艺指导,再送一套无损检测设备的使用权,算下来比降价划算。”

    囡囡补充:“我让技术部做了份‘氢基钢材应用手册’,里面有和各种零部件的匹配参数,给客户送过去,帮他们少走弯路。”

    张经理松了口气:“这主意好!我下午就去拜访比亚迪,把手册和服务方案带上,争取把明年的订单量再提一提。”

    研发部的李工突然举手:“周董,氢基还原炉的加热元件有点问题,用了三个月就老化了,厂家说我们的温度波动太大,不保修。”

    设备部刘部长皱眉:“不可能啊,我们的温控精度是±1℃,符合厂家标准。是不是他们的元件质量不行?”

    李工摇头:“我拆下来看了,是材质问题,耐高温性能不够。要不我们换家国产厂商?有家株洲的企业说他们的硅钼棒能在1800℃下用半年。”

    周阳点头:“换!先买100根试试,好用的话就全面替换,顺便把国产元件的测试数据整理出来,帮他们推广推广。”

    中午休息时,囡囡的手机响了,是同济大学的教授。“囡囡啊,智能示范楼的设计出了点小问题,”教授的声音有些焦急,“钢材传感器和混凝土的兼容性不太好,水泥里的碱性物质可能会腐蚀线路。”

    囡囡立刻道:“教授别急,我们上周刚研发出一种耐碱涂层,把线路裹上就能解决。我下午就让人送样品过去,你们测试一下。”

    教授松了口气:“太好了!你们的反应速度真快。对了,学生们想在楼里装个‘钢材健康监测屏’,实时显示各部位的受力数据,能不能帮忙开发下软件?”

    囡囡笑道:“没问题,让我们的IT团队和学生们对接,三天就能出demO版,保证直观又好看。”

    下午的会议继续讨论员工培训计划。人力资源部王部长说:“今年计划培训500名员工,重点是智能设备操作和氢基技术。就是老员工有点抵触,觉得学不会。”

    周阳想了想:“搞个‘师徒结对’活动,年轻员工教老员工用智能设备,老员工教年轻员工轧钢手艺,互相学习,还能评‘最佳师徒’,奖励带薪休假。”

    囡囡补充:“再开发个‘钢铁学堂’APP,把操作教程做成动画片,老员工用手机就能学,随时随地,比坐在教室里强。”

    王部长连连点头:“这两个办法好!我这就去落实,争取下周就启动。”

    临近散会,周阳看着窗外忙碌的厂区,语气郑重:“今年是五年规划的关键年,氢基钢材要上量,智能钢材要铺开,尼日利亚项目要盈利。各部门要拧成一股绳,遇到问题多沟通,别各自为战。记住,我们是百年轧钢,靠的就是团结和韧性。”

    众人齐声应道:“放心吧,周董!”

    散会后,周子轩和囡囡留下来整理材料。“爸,你看赵工刚才说的非洲制氢技术,能不能在国内也推推?”囡囡突然问道。

    周子轩点头:“我正想说这个,国内的光伏电价越来越低,在西北的钢厂搞‘光伏-制氢-轧钢’循环,成本肯定有优势。下个月我去包头的钢厂考察下,看看能不能合作。”

    周阳走了进来,手里拿着一份文件:“你们说的这个事,我也想到了。这是国家能源局刚发的‘绿氢炼钢示范项目’申报通知,我们赶紧准备材料,争取拿个国家级示范称号。”

    囡囡接过文件,眼睛越看越亮:“爷爷,这里说示范项目能拿30%的补贴,那我们的储氢罐项目成本能降不少!”

    周子轩笑道:“这就叫顺势而为。看来今年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。”

    三人相视而笑,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文件上,“绿色”“智能”“创新”几个词格外醒目。会议室里的对话还在继续,每一句都透着对未来的信心,而这些话语,终将化作轧钢厂里更响亮的机器轰鸣,更坚实的钢铁脊梁。

    第二天一早,研发部的王博士就冲进周子轩的办公室。“周总,我们的2毫米传感器芯片设计图出来了!您看看,这是电路图,功耗比进口的还低10%。”

    周子轩接过图纸,仔细看着:“封装工艺没问题吧?2毫米的空间太紧凑了。”

    王博士点头:“我们用了三维堆叠技术,把芯片、天线、电池叠在一起,刚好能塞进去。就是需要新上一台精密封装机,大概500万。”

    “买!”周子轩果断道,“下午就走流程,设备到了优先给你们用。对了,耐碱涂层的样品送了吗?”

    “刚让小李送过去,”王博士答道,“他说同济的教授等着测试呢,还催我们赶紧出批量生产的工艺。”

    周子轩叮嘱:“样品测试完赶紧优化工艺,示范楼下个月就要开始钢结构吊装,不能耽误工期。”

    市场部张经理这时敲门进来,脸上带着喜色:“周总,比亚迪那边谈成了!他们不仅把今年的订单加到8万吨,还答应帮我们测试第三代氢基钢材,说如果减重10%,就把我们列为独家供应商。”

    “太好了!”周子轩站起身,“技术部的李工呢?让他赶紧把第三代钢材的样品准备好,下周就送过去。”

    张经理补充:“对了,他们的采购总监提了个建议,说能不能在他们的工厂附近建个剪切中心,钢材直接加工成零部件尺寸,省得他们二次切割。”

    周子轩想了想:“可以,建个剪切中心大概需要2000万,但能锁定长期订单,值!让基建部和市场部一起去考察选址,下个月出方案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